在蚊媒疾病防控的前沿陣地,一項看似簡單卻至關重要的工具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成蚊接觸筒(AdultMosquitoContactTestKit)。作為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標準檢測方法之一,接觸筒為評估殺蟲劑對成年蚊蟲的擊倒(knockdown)和致死(mortality)效果提供了科學、高效且可重復的實驗平臺。它不僅是實驗室中的研究利器,更是指導全球抗藥性監測與防控策略制定的關鍵技術支撐。
一、什么是成蚊接觸筒?
是一種標準化的圓柱形玻璃或塑料裝置,通常由三個主要部分構成:
主筒體:用于容納待測成蚊;
接觸網片筒:內壁固定有經殺蟲劑處理的濾紙或織物網片;
兩端蓋子:一端為進蚊口,另一端連接抽氣裝置或保持密閉。
其核心原理是讓健康或野外采集的成年蚊蟲在短時間內與涂有定量殺蟲劑的表面直接接觸,模擬蚊蟲在真實環境中(如停留在藥浸蚊帳或墻面)的暴露過程,從而快速評估殺蟲劑的神經毒性效應。
二、工作原理與操作流程
準備藥劑處理的濾紙:將標準尺寸的濾紙浸入特定濃度的殺蟲劑溶液中,晾干后置入接觸筒內壁。
引入成蚊:將年齡一致(通常為2-5日齡)、未吸血的成蚊(如埃及伊蚊、白紋伊蚊或按蚊)通過進蚊口輕輕吹入筒內。
接觸暴露:密封筒體,讓蚊蟲在筒內自由活動并與藥劑表面接觸,標準暴露時間為60分鐘。
恢復觀察:將蚊蟲轉移至恢復籠中,提供糖水,觀察24小時后的死亡率。
數據記錄:記錄擊倒時間和死亡率,并與對照組比較,判斷抗藥性水平。
整個過程簡潔、耗時短,可在野外臨時實驗室或基層疾控中心完成。
三、核心應用價值
抗藥性監測
隨著殺蟲劑的長期使用,蚊蟲抗藥性問題日益嚴重。成蚊接觸筒可快速識別某地區蚊群對擬除蟲菊酯、有機磷等常用殺蟲劑的敏感性下降情況,為更換藥劑或調整防控方案提供依據。
新產品評估
新型殺蟲劑、驅避劑或長效蚊帳在上市前,需通過接觸筒測試其對目標蚊種的速效性與持效性,確保實際應用效果。
公共衛生決策支持
基于接觸筒測試的全球抗藥性地圖,指導各國選擇合適的媒介控制工具,避免資源浪費與防控失敗。
科研與教學工具
因其操作標準化、結果可量化,廣泛應用于昆蟲毒理學、行為學及環境健康等領域的研究與教學實踐中。
四、優勢
優勢:
操作簡便,成本低廉;
標準化程度高,結果可比性強;
快速出結果,適用于大規模篩查;
接近真實接觸暴露場景。
五、未來展望
隨著智能材料與微型傳感技術的發展,未來的“智能接觸筒”有望集成溫濕度監控、自動計數系統甚至實時行為追蹤功能,進一步提升檢測精度與自動化水平。同時,結合分子生物學手段(如基因檢測抗性突變),成蚊接觸筒將在綜合評估蚊蟲抗藥性機制中扮演更全面的角色。
